元宇宙 (Metaverse )是指经由人体感知与人机交互设备(例如,头戴式盅拟现实或增强现实设备、眼镜、手机、脑机接口或其他人体感知、人机交互设备),使用户通过专属数字身份互联,在其中实现社交、工作、娱乐、生产、消费等活动,并实现与现实社会交互、映射和影响的数字虚拟空间和虚实融合社区,具备永续时空、 虚实 共生、 沉浸交互、开放生态等特点。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现在看来,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 《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关于“元宇宙”,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表示,“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术,如5G、6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强调虚实相融。”
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
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解决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
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
作为一种多项数字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元宇宙场景从概念到真正落地需要实现两个技术突破:
第一个是XR、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单项技术的突破,从不同维度实现立体视觉、深度沉浸、虚拟分身等元宇宙应用的基础功能。
第二个突破是多项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突破,通过多技术的叠加兼容、交互融合,凝聚形成技术合力推动元宇宙稳定有序发展。
.
关于“元宇宙”爆红,其实有着相关的社会生活因素和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撑。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等原因,线上办公、线上课程逐渐普及,人们在虚拟空间的停留时间更长,线上生活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
而且,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元宇宙使得人类生活中关于线上和线下的边界更加模糊。从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且会上可以用语音和动作进行实时交互。这些已经实现的案例,正表明了通过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虚拟角色和计算机,生成栩栩如生的影像,可以将元宇宙概念具象化,将虚拟拉进现实。
这些新改变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同时使元宇宙进一步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