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人士对监管完全不感兴趣的说法不太正确。
根据最近的一份报告,自 2018 年以来,用于为加密货币进行游说的金额翻了两番。但这并不是为了利用监管来实现市场的去中心化,或者让数据可移植。这主要是为了阻止可能会挡着他们轻松发大财的新法规,确保国家机构不要挡住加密货币的道。
那个轻松的发财之道有个名字:叫DeFi。DeFi 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缩写,其实质是一个加密货币的博彩市场,DeFi 金融产品允许投资者通过期权、衍生品以及其他途径对加密货币进行赌博。比较常见的有“收益农场”(yield farming),其实就是借出你的加密货币来换取利息支付。 DeFi 是个大生意。 ETHDenver 大会也许是一场有着崇高理想的盛会,但这个理想绝大部分是靠 DeFi 公司买单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几乎所有最受欢迎的以太坊应用都是某种形式的 DeFi 平台或交易所。与传统金融不同,这些东西基本上仍不受监管。如果有人偷了你的钱,银行不必还你钱——因为这里根本没有银行。这远非不足挂齿。一项分析发现,仅在 2021 年, DeFi 平台上就有超过 100 亿美元被盗。
到丹佛的第一个晚上,我参加了一场由 Uma 赞助的欢乐时光。Uma 自称是“一种创建去中心化金融产品的手段,快速、灵活且安全”。活动挤满了 DeFi 圈子的人,他们各个都向我保证,自己的产品可以用最小的风险获得超高的收益。前投资银行家 Arisa Toyosaki 向我介绍了她正在创办的公司,Cega。她解释说,有了 Cega,加密货币持有者就可以投资外来的加密货币衍生品,并且获得可观的回报。而且,她向我保证,除非市场下跌超过 50%,否则赔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怎么可能呢?
Toyosaki 表示:“我过去在投行经常做这件事。”她说,DeFi 衍生品市场“在 2021 年下半年开始爆发”。加密货币产品第一次多到可以分割成衍生品。 Toyosaki 解释说,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一支能建立市场高级统计模型的量化团队。这显然是为了让人放心。万一这与 2008 年金融危机前夕的相似之处变得太过微妙的话,我的下一站是去看荷兰 DJ Tiësto 的表演,其主办单位是Bacon Coin,这是一家提供抵押支持的加密代币的初创企业。
即便 DeFi 主宰了活动赞助与派对,但很多 Web3 的真正信徒对它仍不屑一顾。在官方会议地图上,加密公司推销商品的一排桌子上面贴着“Shill Zone”(推销区)的标记。有一天,当我离开一家咖啡店时,我无意中听到坐在外面一张桌子旁的两个人的对话。其中一位说:“我不喜欢 DeFi。”另一位回道:“哦?你不是庞派经济学(Ponzinomics,一种代币分发机制,Ponzi 就是庞式游戏)人吗?” Vitalik Buterin 就在隔壁的桌子上,看样子正兴致勃勃地让别人推销东西给自己。但甚至 Buterin 也对自己创建的以太坊世界发生的抢钱行为公开表达了担心。他最近告诉《时代周刊》:“如果我们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唯一能开发出来的,就只有马上就能盈利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真正对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相去甚远。”
但是这里面有个悖论。尽管 Web3 的梦想家可能会避开加密货币赌场,但事实仍然是,加密货币——也就是金钱——是他们打算要做的事情的驱动力。这就是各种博弈论以及 Web3 的其他更高原则的用武之地了。过去互联网那些乌托邦主义浪潮在经济上的天真被 Web3 打破了。
早在 Web 2.0 初期,作为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开源运动就被一种或许是幼稚的信念所引导,也就是相信大家愿意为了崇高利益而自愿奉献自己的精力与才能。 Linux 死忠分子认为软件就应该是免费的,不认同以盈利为动机。在这一时代诞生的平台发挥了这种精神,它们高调宣扬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开放、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一边却在后台悄悄布设一张监控全球的网,监视自己的用户,为广告商谋取利益。
Julien Genestoux 是开源运动的资深人士,他创立了 Unlock Protocol,想要将会员资格与订阅放到区块链上。他说:“很多做开放网络、开源的人一直都认为金钱是肮脏的,而加密货币一直在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金钱放在首位。这种做法消除了企业参与者在大家不知道的情况下从别人身上榨取价值的能力。通过把这个东西摆出来,让我们大家都盯住,这样那些人再想从其他人身上抢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Web3 用金钱激励来解决新技术的采用问题的做法很巧妙。假设你创建了一个新的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平台,这个平台运行十分流畅,大家不需要获得密码学博士学位就能使用。用户可以控制自己的数据,一切都是开源的。但问题是,那些普通用户可能不太关心数据的所有权或公共账本的不可变。他们关心的是便利性,好不好玩,以及朋友在哪里他们就去哪里。那么怎么才能让每个人用上你那新开发出来的 Web3 应用呢?
答案是代币经济(tokenomic)。几乎所有 Web3 平台,它们的商业模式都有将代币分发给所有参与者这一项,为的是激励他们使用和改进平台,从而让这些代币升值。在Web3 里,这被称为“激励相容”(aligning the incentives)。这个概念源自比特币,比特币的创造者,化名为中本聪的人设计了一套规则,用来防止个人自身利益与比特币的利益之间发生冲突。通过运用博弈论原则,比特币得以激励每个人的行为都为了集体利益。就算有人控制了网络的大部分,能够重写自己的历史,给他们的账户注水,他们也有充分的理由不这么做:因为这种背叛会扼杀对比特币的信心,从而令他们自己持有的资产价值缩水。
很多人将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看作是金字塔骗局(庞氏骗局),因为它们的价值纯粹取决于其他人购买的欲望。但至少在理论上,代币经济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有用武之地。以 Web3 搜索引擎 Presearch 为例。 Presearch 分布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任何人都可以设置自己的计算机或虚拟专用服务器作为节点。你的搜索词会传给其中一个节点,该节点会查询一系列的来源,然后再返回响应。成为节点的可以获得奖励,是 Presearch 自定义的加密货币 PRE 代币。用户执行搜索还可以获得小额支付的代币作为奖励。如果平台越来越受欢迎的话,代币就应该会变得更有价值。这个价值在现实世界也有可参考的:要想让自己的广告出现在搜索结果上方,广告商必须购买代币。这行得通吗?也许不行。但这不属于庞氏骗局。
Web3 应用承诺不仅要给用户付费,还要让他们对平台的运行方式有发言权。比方说, Presearch 的 PRE 代币就被授予了平台的所有权和一定的治理权。从理论上讲,这种分布式的结构应该可以防止任何人将 Presearch 推往任何阴暗或剥削的方向。Presearch 的创始人 Colin Pape 说:“为什么我们的结局不会像谷歌那样?”他指的是该搜索巨头有据可查的隐私问题。“因为我们让所有都围绕着这个价值单元保持一致,如果我们想从用户那里榨取太多价值的话,他们就会生气,而代币的价值就会下跌。”
这听起来很抽象,但它会引起各种实际问题。你怎么才能阻止某人买下足够多的代币,从而进行单边控制?你怎么知道持有代币的加密账户属于不同的人?如果你确实设法实现了去中心化,又怎么才能迅速采取行动,从而才能跟不必每个决定都要投票的传统企业竞争呢?
这里给出的答案纯属猜测,因为那些治理的东西其实都不存在。 Pape 承认,去中心化控制仍然是 Presearch 的一个愿望。现实情况是,这家公司,也就是 Pape,在控制着搜索引擎,就像 Alphabet 控制着谷歌一样。这是 Web3 世界的主题。最终,在未来的某个尚未确定的时刻,一旦一大堆其他问题得到解决,等平台变得足够大,可以拆下辅助轮的时候,人人都将有一份白皮书,说明自己的新平台将如何交由“社区”管理。哦,神啊,请赋予我去中心化的控制权吧,但现在还不行。
如果说共同运营大型平台的愿景听起来还难以置信的话,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Web3 的最高原则会显得更加雄心勃勃。用区块链技术和代币经济让大家买进一批去中心化应用?这只是开始。对于一些 Web3 杰出人物来说,真正的目标是利用加密货币将人类锁定在一个更多合作、更少自我毁灭的社会里。而直到我遇到 Kevin Owocki,才完全理解了这一点。